新平台,新来客,新样本,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全力加速
12月2日,上海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开始试运行。这离不久前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在上海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这一试点,仅过去不过一周的时间。
这样的效率,正是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在全力加速的最好注脚。
新平台
上海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依托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展。目前,已有4个基金份额开始挂牌转让,合计转让7.42亿份,涉及健康医疗、消费、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作为上海全球资管中心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一试点将逐步拓宽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促进私募基金与区域性股权市场融合发展,助力金融与产业资本循环畅通。
围绕这一新平台,中国第一个S基金(Secondary Fund)联盟也正在紧张筹备之中。在上海科创中心股权投资基金和上海股交中心的共同发起下,目前已有70多家国内外知名母基金、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准备加入其中。这些行业顶尖力量的集聚合力,必将培育更多专业合格的市场参与者,共同建设一个更广阔的市场。
上海的资管机构无疑是幸福的,这里的新平台一直在不断涌现。
临港新片区近期制定了《加快建设跨境资产管理示范区的若干措施》,提出将形成跨境资管行业生态圈,基本建成跨境资产管理示范区,吸引和集聚一批海内外顶级资管机构和各类持牌金融机构专业子公司,力争到2025年吸引培育100家优质资管机构。对于全球资管机构而言,这是一个更具想象空间的热土。
全国碳市场当前成交量已经突破一亿吨大关,累计成交额已经超过56亿元。围绕这一平台上下,无数的资管机会正在形成。绿色债券、绿色信贷资产、节能减排项目应收账款证券化、绿色股票指数、气候投融资相关产品正接踵而至……
为提升资管产品创新力度,上海还制定了《关于上海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发展新高地的实施意见》,提出设立上海REITs发展专项资金等创新政策,旨在把上海打造全国基础设施REITs产品发行交易首选地。
新来客
在上海陆家嘴,今年又有10家国际资管机构落地,包括三家全国首先获批的外资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和路博迈基金。
这些新来客马不停蹄。今年9月,国内第一只外资公募基金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正式成立。12月初,该产品已经开放了日常申购、赎回。而贝莱德基金的第二只公募产品,已向监管提交备案申请。
新来客们参与上海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的热情也颇为高涨。截至2021年12月20日,一共82家企业获得上海QFLP试点资格,累计授予额度约141亿美元。其中今年新增2批次共7家试点企业,授予额度15.08亿美元。上海QDLP试点企业56家,累计获批额度55亿美元。其中今年新增试点企业7家,新增额度14亿美元。
在速度和热情的背后,是外资机构的排队入场,他们积极参与持牌机构和相关业务的申请,不断加码中国。而进入中国市场,上海无疑是最佳入口。
光是陆家嘴一处,已经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资管机构设立了110家各类外资资管公司,占全国90%以上。全球资管规模排名前十的资管机构,均已在上海开展业务。
随着这些机构落沪,全球的资管人才也开始逐渐汇集。在此前上海印发的金融领域“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中,资产管理人才赫然在列。如今,诸多国际资管机构正在组建上海团队,既会带来拥有在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人才,也会招募在本土市场锻炼多年的人才。这将为上海资管领域补充新鲜的血液,也会慢慢培养出更多本土的优秀资管人才。
新样本
在上海加快推进资管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上海本土金融机构不断敢为人先。
作为上海老牌券商,国泰君安在资管领域动作频频。不久前,该公司旗下两只参公大集合产品率先成功获批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打响了行业第一枪。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为整个券商资管行业提供了公募化改造的样本,也标志着券商开始在公募赛道上发力。自今年正式取得公募资格以来,国泰君安资管就开始从投研体系建设、人才引进、产品创新等各个层面加以投入,俨然准备大干一场。
同样的行业第一还发生在信银理财身上。这家落户在上海的中信银行理财子公司,其理财产品端直联系统近日通过了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现场验收并成功上线,成为全国首家实现理财登记系统直联的理财子公司。这同样成为了整个市场的样本,为这项工作全市场的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未来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将更加准确,监管可以对资管产品的发售、投资、兑付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时、全面、动态监测,投资者权益也能得到切实维护。
银行、保险、券商、基金、信托,完备的金融体系,是上海打造资管中心的底气。他们的敢为人先,为整个资管行业带来了宝贵的新样本,更是一种新动能。
作为全国首个提出打造全球资管中心目标的城市,有新平台的依托、新来客的参与和新样本的启发,上海显然可以在这条赛道上,越跑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