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2

上海国际集团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7月22日,科创板在上交所鸣锣开市,首批25只科创板股票在上交所迎来首秀。在25家首批上市的科创企业中,上海国际集团系统内企业参与投资的科创企业共有6家,分别是中国通号、容百科技、澜起科技、心脉医疗、睿创微纳和中微公司。这是上海国际集团服务上海新的三项重大任务,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联动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截至9月30日,上海国际集团系统内企业所投资企业,有11家拟于近期申报科创板上市。

上海国际集团紧密结合国家与上海重大发展战略需求,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基金群生态圈与创新投资生态系统,积极发挥产业基金对科技创新投资的集群效应和放大带动效应,有效地将国有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要素串联起来,带动社会资金近万亿,以市场化方式支持了科创中心建设和科创企业发展。

整体布局与科创投资体系

上海国际集团作为以金融投资为主业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充分发挥地方金融国资平台功能,利用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产融结合的体系运作优势和母基金的“放大效应”和“雷达效应”,不断优化和提升投资管理的体制机制和运作能级,努力推动长三角区域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的三链融合,构建以产业基金群、母基金平台与股权投资三位一体的创新投资生态系统,持续培育供给科创板优质上市资源新动能。

在产业基金群方面,上海国际集团在2009年开始涉足产业基金业务,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基金运作优势和经验,打造了“金浦”、“国和”等国内最早一批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发起设立赛领国际投资基金,践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投资海外高科技企业,积淀专业能力和市场优势,投资设立张江科创基金、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中金上海长三角科创发展基金,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大科技创新,整合利用高端创新资源与优势金融资本,联合推动关键科技成果转化与投融资合作。

为进一步提升投资管理能级,上海国际集团在产业基金群的基础上创设“科创”和“国方”两大母基金平台。

上海科创中心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科创基金)是全国第一家以“科创中心”这一国家战略命名的股权投资基金,以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核心使命。

科创基金通过资本、管理、数据等多维度赋能的方式,聚焦上海重大创新功能性平台、重大战略项目和重要承载区,注入央地合作资源和跨区域政府合作资源,跳出上海做布局优化,真正发挥上海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科创中心的辐射作用以及金融中心的服务作用,极大地扩大产业基金群生态容量,实现基金群运作能级的全面提升。其通过聚焦上海重大创新功能型平台、重大战略项目和重要承载区,重点对围绕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和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子基金开展投资运作,充分发挥市级母基金的平台优势和资源集聚作用。以上海市“浦江之光”行动为指引,主动对接符合科创板上市标准的优秀企业,认真做好政策对接和服务,努力为科创板输送更多“源头活水”。结合上海科创中心的发展目标和重点行业,上海科创基金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企业服务、云计算、自动驾驶、半导体、5G等行业,加强行业研究分析,研判投资方向和机会。基金优中选优,精选管理人和子基金。通过管理团队访谈、项目走访、有限合伙人访谈、公开信息查阅、现场文件抽查等方式,对子基金的基金情况、管理机构、核心团队、内部管理、投资业绩等各方面尽职调查。通过积极布局市场优秀子基金管理人,深耕产业链,挖掘、培育有潜力的初创型企业,帮助它们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在对主流及知名基金管理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建立储备项目数据库,接触超200家基金管理人。结合子基金历史业绩、团队管理能力、投资策略等,重点跟进约80支子基金。科创基金定期复盘基金整体资产配置和策略执行情况,动态优化投资组合。行业配置上,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环保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占比分别为49%、30%、17%、4%。阶段配置上,早期与成长期项目投资占比合计88%。地域分布上,上海地区投资占比约三成,长三角地区投资占比约五成,基金运作体现了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功能定位。直接投资上,关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企业服务、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集成电路设计等重点细分行业,优中选优,直接扶持、培育优秀科技创新类企业发展壮大。截至2019年9月末,上海科创基金共完成27个子基金投资决策,决策出资35亿元;完成21个子基金协议签署,签约金额25亿元,可带动子基金投资超过220亿元。子基金已投项目183个,主要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等领域,包括森亿智能、全应科技、微创心脉、上海洛丁森、联泰科技等。此外,通过直投平台,投资了中兴金云、依图科技、文华财经、闪马智能、新扬新材等等科创企业。

上海国方母基金打造平台母基金、全市场母基金及份额交易母基金的“三合一”母基金平台,是上海国际集团联结产业基金的重要战略枢纽。由上海国方母基金股权投资管理公司负责管理的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以下简称长三角基金)打造长三角资本一体化生态载体,着力构建以上海为源头、辐射长三角的创新投资生态系统,引领产业链融合和一体化高质量。长三角基金以市场化“母基金+子基金”为运营模式,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充分发挥母基金的资本放大功能与要素整合能力,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生物技术驱动的创新产业链,通过对硬科技子基金、产业链子基金、自主创新项目三大主线的资产配置和资源协同,将撬动500亿以上的社会资本,实现以跨区域产业链合作促进区域协同创新,促进长三角地区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持续注入高效增长的创新动力。随着基金投资运作不断深入,长三角产业基金将覆盖超过2000亿市值的项目、1000个创新实体项目、200个前沿技术领域项目,并与长三角各地市重点打造的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

在股权投资上,上海国际集团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和金融科技两条主线,不断提高主动投资能力。近年来接连投资了蚂蚁金服、寒武纪科技、浩鲸科技、千寻位置等“独角兽”项目,结合国际集团国资运营和产融结合优势,加强对被投公司的投后管理,全方位赋能科创企业发展,积极引导其申报科创板上市。前瞻性布局金融科技,倡议发起设立上海首家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利用联盟内深厚的技术储备和产业纵深,打通和融合领先技术所在产业链和创新链。同时,集团还参与投资建设金融科技国际产业园和发起设立创新联合实验室,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和产、学、研、投一体化运作机制,为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提供空间载体和智力支持。

市场化运作

上海国际集团旗下产业基金运作,管理公司只委派董事长,管理团队和业务团队的聘任和薪酬均实行市场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还体现在基金的发起设立、资金和项目来源、投资决策、业绩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专业服务等方面。市场化运作机制提升了基金管理运作的专业化水平。金浦投资携手国方母基金,建设eFront投资业务管理系统,构建了覆盖基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可追溯、全过程合规管控的“类区块链模式”的投资管理系统,形成了“有智慧”的管控平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项目获2018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提名奖。在金融领域强监管背景下,通过系统上线强化了内部风控管理,落实投资全过程管控等有效实践,为公司建立扎实的长期竞争力。作为实现信息交互的重要途径,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与全球领先的eFront数据平台共同开发基金投资管理系统,致力于从GP业绩表现、投资组合管理、投资组合监测、底层标的运营数据分析等维度,建立全维度数据标签,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系统管理,通过数据挖掘实现最全面的评估,强化投资管理,充分发挥母基金产品在信息积聚、资源整合方等面的优势,赋能优秀的基金管理人,通过对平台信息化建设的自我革新,实现公司打造战略平台生态的愿景。

科创基金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本的关键力量。基金的发起设立集聚了国有资本运营平台、金融集团和上市产业集团,形成混合所有制资本结构。构建基金的评价筛选机制,围绕基金设置、管理团队、管理人历史业绩,精心设计了80 余个指标,通过基金投资策略、结构、协议条款,以及管理人的个人能力、内控水平、激励制度、过往业绩等维度,对基金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确保基金筛选客观有效。另外,基金评估指标还突出与上海科创中心关联度指标的权重,确保基金投资始终围绕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这一核心目标展开。采用“股东会-董事会-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的分级授权机制,对基金投资事项进行决策。建立管理团队持股、强制跟投、投资收益分配等激励约束机制。

在投后管理方面,科创基金围绕投资策略执行、底层项目跟踪、关键人士动态、投资协议落实、表决事项管理、定期报告分析、合规事项落实、重大事项监控等,着力加强常态化投后管理。同时进行管理双向赋能,即发挥母基金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信息、资源等优势,在政策咨询、战略布局、资源对接、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对子基金及投资项目的增值服务,引导优秀科创企业与产业集团、央企国企等加强技术衔接和业务合作,双向赋能,既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又帮助前沿技术拓展应用场景、加快商业落地。

上海国际集团还在打造一个内外联动的资本协同平台,吸引更多内外部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成为产业基金群的一员,极大地扩大生态容量。母基金平台通过资本赋能、管理赋能、数据赋能等方式,把优秀团队的创造性和平台系统的资源整合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信息的交互和碰撞中,不断捕捉涌现出来的科技亮点和产业火花。

(《国有资本运营》 金琳)